雷倩:中华家风在台湾─传承与发展
作为社会的构成单位,家庭在不同社会扮演不同功能、也有不同的重要性。从最基本的生养子嗣、维系生活、照顾老幼,到绵密的宗亲氏族结构与对应的礼仪教化关系,中国的家庭承载了极为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,经由简练的家训家风,达成一代一代间的传承。
家训家风既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准则, 也是世代之间教诲的传递,更是对外显明集体价值的见证。因此,我们讨论“家训”“家风”,其精髓不仅在于“家”,也在于由家庭到社会到国家的连结,更在于将历史文化的精髓,透过一个个家庭的梳理、各种传播与社群工具的分享,谱写成民族的共同面貌。
简而言之,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价值信念、道德规范、行为準则,承载着先人对子孙的期许;家训是以上各项经过精鍊与整理后的传递工具,往往具有简明易记、激励训诫兼容的特质。
以在台湾流通最广的《朱柏庐治家格言》为例,短短524个字中间包含了:
生活作息: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。
爱物节用: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
交友处事:施惠无念,受恩莫忘。凡事当留余地,得意不宜再往。
安身立命:读书志在圣贤,非徒科第;为官心存君国,岂计身家?
全文由黎明洒扫开始,以守分顺时结尾,完整阐述了朱柏庐的生命态度,其内容史久而弥新,成为台湾家庭广泛使用的启蒙教材。
又如有天下第一家美誉的孔子家训。从春秋时代孔子的”诗礼庭训」,到明代孔尚贤制定的《孔氏祖训箴规》,再到清代孔宪珍的“64 字家训”,家训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修正演进,但在诗礼家风中维持着儒家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精髓,并且秉承孔子的”八德」思想,要求身体力行,践行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。
由于孔氏家训与儒家的核心精神紧密结合,其所强调的读书与济世、治学与修身的统一,不只是孔氏族人在待人接物、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南针,更扩大成为在台湾一般读书人自我的期许、整体社会道德的标准。
两岸之间固然有以上的大文化纽带,联系着文化与民族认同;也有一个个家庭的小传统,将历史传承展现在庶民文化、日常生活之中。其中又分为两个层次,分别是:堂号与家训。
台湾绝大多数姓氏堂号,是在家族漫长迁徙过程中,保留的“极简符号记忆”。尤其是闽、客家族与聚落,常以此记忆共同的祖源,如:太原堂(山西太原)、 天水堂(甘肃天水)、平阳堂(山西临汾)、西河堂(山西離石)、江夏堂(武汉江夏)、河间堂(河北献县)、颍川堂(河南颍水),豫章堂(江西南昌)、陇西堂(甘肃陇西)等。
太原堂(山西太原)
陇西堂(甘肃陇西)
颍川堂(河南颍水)
清河堂
西河堂(山西離石)
江夏堂(武汉江夏)
也有堂号是纪念先祖之德望、功业、科第、或文学成就,如:杨姓以“四知堂”为堂号。(四知:天知、神知、你知、我知。)彰化县永靖乡魏家以“成美堂”为堂号,取“成人之美”之意。谢姓“宝树堂”,源自淝水战后,晋武帝亲至谢安家慰问时所封赐。林姓“西河堂”,源自唐玄宗追封林氏祖先为“西河伯爵”等等。
1945年日本战败,台湾重回祖国怀抱,少数菁英从各省赴台,进行战后重建工作;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,许多人随政府与军队只身来台;这些“意外的移民”从历史中择取了先贤的家训教导子孙,尽力以自身的记忆,延续家族的传统。
这是许多“外省家庭”的故事,也是雷家的故事。
先父出生在江西丰城,抗战后期离家赴大后方的他,身边只带了简单细软、两本书与一张拇指大小的祖父母合照。这张照片后来经修补放大,一直挂在台北的客厅。幼年时,他教我背了雷氏家训。
2007年,先父率所有在台子女返回江西丰城,与在丰城及秀市的亲友一同过年。得知家训已经失传,家族中最长的先父,一字一句的教导后辈雷氏家训:“做人要如制钱,外圆内方;求学要如鲤鱼,力争上游”。
父亲把祖父教给他的家训,教给了他在台湾的孩子们;又把这个叮咛,带回江西故乡,传递给家乡的晚辈,完成历史的延续。这样的故事,相信在神州大地的许许多多角落都在上演;这些个家庭的涓滴细流,汇聚成民族的大江大海!
与西方女权运动起源于争取权力不同,中国的妇女领袖一直是以承担责任为职志。眼前,有一个新的使命等待我们。
21世纪的中华民族,正走在一个伟大复兴的道路上,除了本身的现代化高速发展,更借着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与“全球发展倡议”、“全球安全倡议”、“全球文明倡议”,把中国的发展机遇、中国人的世界观与世界分享。这些作为,在老牌强国口中,竟用“修昔底得陷阱”、“债务陷阱”扭曲污蔑,需要我们同心一意去扭转匡正。尤其是发扬中国“天下为公、世界大同”的文化传统;在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过程中,完成国与国、文明与文明、人类和宇宙的和谐发展;这是我们必须承接的新挑战,也是避免世界进入战争冲突的重要使命。
如同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,文明之间分子的碰撞在人民。
因此,阐述中华文化里的天下观,除了理论更在于行为,除了上层架构,更需要我们大家涓滴成河、众川入海的实践与见证。例如台湾过去教育体系以论语、孟子为核心,构筑起共同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,才会造就访客“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”的印象。而现今,在世界各地发扬家训家风,便是在座你我都可以参与的运动!因为家训家风既是文化的积累、也是集体的实践,更是我们与他民族、异文化往来时最好的表达工具!
今天全球妇女领袖齐聚一堂,共同思考家训家风的发展。首先我们必须回归本源,体认家训家风是反映中国人安身立命、由个人到社会到国家的价值体系;无论在哪一个层次,妇女都可以扮演极为积极的脚色。
例如本会的创会主任委员宋美龄女士,一生以国际妇女领袖的身份,成立遗族学校、战时儿童保育会,发起新生活运动、国际妇女节,协助建立(抗日)空军、兴建军宅照顾军人及眷属;重新定义了何谓“妇德、妇言、妇工、妇容”。凡她所在之处,极为注重生活教育、行为礼仪、以及群我伦理;对许多称她为妈妈的失家儿童而言,她的身教与言教,就是最宝贵的家训。
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,期盼我们妇女领袖们发挥“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,事事关心”的精神,善用数字、社群、云端、AI、大数据等各种工具,让文化瑰宝的家训家风产生新的面貌;对内成为社会伦理的重要支柱,对外成为与其他文明往来的美好见证,共同推进全球文明倡议的愿景!谢谢各位!